相思湖畔,暖风吹开了凤凰木的花,灿若红霞,朝气四溢。
“来,往这里看,茄子!”咔嚓一声,毕业学子们的笑脸定格在瞬间,成为大学记忆的永存……
在这独属于凤凰花的季节,民大的毕业生们站在凤凰花开的路口,即将各自远航。
“研”途生花,向更高的天空盛开
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灿烂的凤凰花载着民大学子求知的梦想飞向更高的天空。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20级社会学专业黄慧璇在父母和朋友的支持下,萌生了考研的想法。
2023年4月,黄慧璇在选择报考院校时,根据自身能力和导师艾晶教授的意见,最终选定了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专业。
在复习中,最让黄璇慧头疼的是《西方社会学理论》。“我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悉。”逻辑性强的理论知识、抽象的社会学流派和大量的理论观点让黄璇慧无从下手,也使她对能否成功考研产生了自我怀疑。
导师艾晶首先察觉到了她的焦虑。“老师第一时间给予了安慰,并鼓励我挑战一下自己,建议我试着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来学习。”
在艾晶教授的指导下,黄璇慧把收集来的《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笔记先用Goodnotes(手写笔记软件)抄写五遍,再在Noteful(文档编辑软件)上抄写三遍,然后打印出来坚持一天背两章,以达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黄璇慧照着艾晶教授的意见,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回忆所学内容,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以前我听老师讲课都觉得费劲,后来我能熟练运用这些理论去答题了。”学习上的突破令黄璇慧惊讶。
然而,黄璇慧考研路上还有另一个“硬骨头”——英语。“英语是我的短板科目,刚开始写真题的时候错误率达80%以上。”英语基础的薄弱,令黄璇慧在《西方社会学理论》建立起的信心又开始逐渐崩塌,产生了放弃考研的念头。
“在我即将要放弃考研而入职工作的时候,艾老师一遍又一遍地鼓励我、认可我,我才有勇气继续备考。”当提及艾晶教授的种种帮助时,黄慧璇的眼眶湿润了。
怀揣着这份感激,2023年国庆假期一结束,黄璇慧就一头扎进英语中,读一遍记不住就读五遍,读五遍还是记不住就读十遍。
“individual,形容词,单独的、个人的……”在图书馆三楼,黄璇慧手捧着一本《考研英语词汇》,一边默读一边写,笔下的本子早已遍布密密麻麻的英语单词。读累时,她停下来喝口水润润嗓,抬头看一看窗外的蓝天白云,暂时忘却学习带来的疲惫,也逐渐淡忘放弃考研的念头。
在黄璇慧只身一人去成都参加复试时,艾晶教授从面试礼仪到面试问答都为她提供了耐心的指导。尽管在异地他乡,但黄璇慧能感知到老师深切的关心和祝福。
2024年3月,黄璇慧以初试368分,复试252.4分的成绩被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专业录取。
“除了仍然需要攀登知识的高山之外,还有就是心态上的磨练和提升。”彼岸花开,黄璇慧将在社会学研究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以梦为马,奔赴一场关于热爱的冒险
凤凰花绽满枝红,南风捎来告别的消息,也催促着民大学子带着如凤凰花般的火热青春奔赴下一场旅程。
“2024欧洲杯官网是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师资雄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2020级柬埔寨语专业李瑞英秉持着对柬埔寨语言的浓厚兴趣,果断选择就读民大的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2022年9月,李瑞英获得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前往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开展为期一年的学习。
晚霞下,吴哥的古城门在落日余晖中显得愈发神秘。高棉的微笑,仿佛跨越历史长河,向每一位异乡客诉说平和与善良。在巴扬寺的壁画之间,李瑞英手指轻触刻画精细的线条,倾听着千年的故事……
雨季的丰盈和阳光下斑驳的树影,还有那些如诗如画的瞬间,让李瑞英心中那颗名为热爱的种子在柬埔寨这块土地上迅速生根发芽,向下扎根,向上成长。
万千热爱不如亲赴实践。2023年9月,李瑞英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宣传部外媒记者陪同翻译,协助柬埔寨巴戎电视台(BTV)记者获取东盟博览会采访素材。
在陪同过程中,李瑞英借此机会,与许多有关从业者交流,她了解到当前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深入合作仍需要大量的小语种专业人才。这一信息给了李瑞英很大信心,让她坚定选择了国企驻外的就业方向。
2023年5月,李瑞英在学院的就业宣讲会上,基于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知识,她对各类企业进行筛选,并先后往江苏中柬投资、江苏通用轮胎、七星海城市发展等多家企业投递简历并参加面试。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几周时间的等待让李瑞英由刚开始的从容到后面的着急和焦虑。“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通过,甚至在焦虑没有拿到合适的offer后我该何去何从。”所幸功夫没有辜负有心人。2024年5月底,李瑞英拿到了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的offer。
“这个企业是中国最早从事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国有外贸企业之一,并在2011年在柬埔寨金边成立了广东省纺柬埔寨办事处。”得知结果的那一刻,李瑞英欣喜不已。
“要学会适当倾泻情绪,不妨多向知己倾诉。比起‘吸气’,要多‘呼气’才能成就更大的韧性。”李瑞英将四年来的喜怒哀乐一并装入行囊,将踏上下一段旅程。
溯流漓江,以青春朝气拥抱大好河山
凤凰花开火红,花落其色不褪。盛放的凤凰花象征着坚韧与热情,随着民大学子一起飘入基层一线。
“小彭!走,咱们走访去!”“好的,来啦。”随着山岗村驻村党支部书记的一声呼喊,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行政管理专业彭翼快速抄起纸笔,从办公室往外跑去。八月的南方,骄阳依旧,彭翼时常顶着烈日跟随书记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虽晒黑了皮肤,但为人民群众带去了阳光;虽奔走于群山之间,但用双脚丈量了信念。
2022年5月,彭翼果断选择报名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方面,西部计划可以作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工作;另一方面是身为一名中共党员,基层可以历练我。”
在前往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山岗村驻村前,彭翼既兴奋又担心。“我很期待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但同时我又担心听不懂当地方言,影响工作进度。”作为自小在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长大的一名瑶族姑娘,彭翼除了普通话之外便只会说桂柳话。
“阿妹,阿弟,欢迎来到我们大环江,欢迎来到我们山岗村驻村。”这是2022年8月初,彭翼一行青年志愿者来到环江县城时听到的第一句话。“我从山岗村第一书记的语言中感受到了满满的热情,也庆幸这里说的是桂柳话。”在接下来工作中,彭翼协助驻村第一书记做好办公室日常的各项工作。
2022年8月下旬,结束在山岗村为期一个月的工作后,彭翼来到了桂林全州县龙水镇人民政府乡村振兴站。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音。“当地村民讲的是全州话,类似于湖南话。我不是很能听得懂。”在跟着脱贫工作队下村入户的过程中彭翼也感受到了方言不通,致使沟通困难,但是这并没有打消她把身子“沉下去”,深入基层当“泥腿子”的激情。
“我想请问一下刚刚那位村民讲的话是什么意思呀?能教教我怎么说吗?”在办公室中,能经常看到彭翼手拿笔记本,微微弯腰,一脸求知若渴地向他人请教的场景。而同事们也会体谅这个热心好问的瑶族姑娘,对其给予耐心解答。
“没有什么技巧,只有笨方法,那就是厚着脸皮去多听多问。”不过随着经过多次下村入户的“洗礼”,彭毅渐渐也能听懂一些常用的“全州话”了,甚至可以与能听懂普通话但只会说方言的村民进行访谈。
回首在基层工作的两年里,彭翼早已褪去“书卷气”,却把一个晒黑了皮肤、说着一口流利的全州话,随叫随到的小彭同志镌刻在了群众心里。
“从相遇、相识到相知,我也渐渐融入基层的生活,我开始渐渐理解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方言。这里的一切都在讲述着全州的故事,让我明白作为志愿者服务西部的意义。”彭翼笑着说道。
“学‘全州话’的过程,正是我了解基层的过程,随着对‘全州话’的不断熟悉,我对当地的基层社会情况也了解得越来越多。”随着工作的继续,彭翼开始能够感受西部志愿工作的意义,能听懂村民口中的喜悦与感激,以及他们对当地基层工作人员工作的充分肯定。(初审:潘之铭 编辑:邓思馨 复审:荣子卿 终审:王文娟 )